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持续提升广大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国际教育系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法治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基石。
在23英护2班法治主题班会上,辅导员樊姣姣老师以“法律与大学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切入点,结合真实案例展开深度讲解。现场通过分析“大学生轻信网络刷单被骗钱财”“因出借银行卡涉嫌帮信罪被追责” 等典型事件,逐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诈骗、个人信息保护,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核心条文。讲解中特别指出,看似简单的网络兼职、社交转账行为,都可能因法律意识缺失引发风险,警示同学们警惕日常学习、社交与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雷区”。

24中外2班辅导员杨祎佳老师以多元形式开展法治教育。班会围绕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电信诈骗等重点,结合《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校规校纪,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生动阐释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与违法后果。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法律知识,明确行为底线,并集体宣读法治宣言,强化责任意识。此次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助力其树立法治观念,成长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在24中外1班的法治主题班会上,辅导员王依琳老师聚焦校园暴力展开专题讲解。她指出,校园暴力不仅包含肢体冲突,还涉及语言辱骂、恶意排挤、网络诽谤等隐蔽形式。分析成因时,王老师强调家庭环境影响、个人情绪失控及法律意识缺失是主要因素。此外,她着重阐述校园暴力的危害,无论是对受害者身心造成创伤,还是给施暴者带来法律后果,甚至破坏校园风气,都表明校园暴力绝非“小打小闹”,而是需承担法律责任的严重行为。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校园暴力,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共同为构建平安、法治、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24英护4班辅导员杨苹老师结合高发的“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贷款”“游戏账号交易”“冒充熟人”等典型诈骗案例,深入剖析各种诈骗手段的套路与话术,让同学们清晰认识到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杨老师还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个人信息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解读,明确指出“帮助诈骗分子转账、提供银行卡”等行为同样触犯法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反诈不仅是自我保护,更是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