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系学子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三)

作者: 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青春邂逅盛世,奋斗成为青春的最美注脚。这个假期,河护青年学子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强烈责任感回到家乡。他们凭借爱心传递温暖,运用知识开阔视野,施展技能推动发展,积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生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返家乡” 实践,领略青春的无限魅力!

23级护理(中外合作办学)2班 顾心雨

实践感悟:

我叫顾心雨,是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3级中外合作办学二班的学生。为响应大学生返家乡志愿活动号召我报名参加了2025年寒假返乡社会实践,地点在河南省鹤壁市朝歌街道文庙社区。

实践期间,我和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双禁”活动。我们在社区四处张贴禁燃禁放宣传海报,向居民发放手册,耐心讲解“双禁”政策与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过年时,家家户户团聚吃年夜饭、看春晚,我们仍坚守岗位在社区巡逻。不能与家人相伴虽有遗憾,但想到能守护社区安全,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次经历加深了我对基层工作的理解,体会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在团县委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他们用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给了我许多宝贵指导。这些经历是我成长的见证,更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石。我会继续投身家乡建设,在求知路上不断探索,在奉献征程持续发光发热,努力成为对社会、国家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23级护理(英语护理)1班 孙诗菡

实践感悟:

这个寒假,我积极响应号召,满腔热忱地投身大学生返家乡志愿活动。带着知识与干劲回到家乡,开启了服务与建设的征程,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深感责任在肩。

在乡镇政府的志愿服务中,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助推广农业技术,亲眼见证家乡的蜕变,为自己能添砖加瓦而自豪。在文化宣传方面,凭借专业优势策划文艺演出、组织宣讲。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我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用所学为孩子义务辅导。看到他们的笑容,我深感付出的价值,也坚定了服务奉献的信念。

青春因磨砺出彩,人生因奋斗升华。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家乡的了解,更坚定了为家乡发展助力的决心。新时代青年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为家乡、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志愿活动虽已结束,但服务脚步不会停歇。我会持续关注家乡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我坚信,未来会有更多大学生加入返家乡志愿服务,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添彩,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绚丽篇章。

24级护理(中外合作办学)2班 胡佳妮

实践感悟:

寒假期间我参与了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安乐社区的寒假“返家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也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中,向社区老人普及明火用电注意事项是重要一环。起初,我担心自己表达不够清晰,可看到老人们关切的眼神,我鼓起勇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我提醒他们做饭后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不使用劣质插线板。老人们认真聆听,还不时提出问题,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的讲解能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安全,心中满是成就感。

协助党办公室整理资料文献,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我分类编号、归档,每一步都不敢马虎。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也明白了这些资料对于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更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不易。

协同社区开展安全检查时,我和工作人员一起走访商户,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备、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家小餐馆的灭火器过期,立即督促店主更换。这件事让我明白,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关乎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次实践,让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真正融入家乡的社区生活。我不仅为社区做了些实事,更锻炼了自己的沟通、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我希望能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在家乡的土地上绽放光彩。


24级护理(中外合作办学)2班 王茜

   实践感悟: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助力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1月15日下午,我满怀热忱参加了“扶沟县返乡学子看家乡巨变——学在河南农大蔬菜研究院”志愿活动。

活动中,扶沟县大学生联盟带领我们走进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开启现代农业与家乡发展的探索之旅。通过老师介绍,我了解到该研究院2010年由河南农大与扶沟县政府联合成立,是蔬菜科研及新技术示范平台,专注番茄、茄子等蔬菜育苗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发。

宣讲活动展示了瓜菜新品种培育、优质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等研究成果,还开展科普教育与研学实践,以趣味形式普及农业知识,用“农业研学+”激发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为农业发展储备人才。

此次深度体验,对我们扶沟返乡学子而言,是知识与视野的双重盛宴。我们亲眼目睹家乡农业科技的飞跃,深刻感受科研与教育融合带来的巨变。以扶沟为缩影,无数地区在这种融合驱动下蓬勃发展,汇聚成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展望未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定将以饱满热情了解家乡、助力家乡,把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深入基层。

24级护理(中外合作办学)2班 毋瑞琦

实践感悟:

2025年寒假,我满怀热忱地投身于焦作市中站区丁香社区组织的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大学生志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秩序。

活动伊始,社区迅速成立禁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我主要负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教育普及与宣传工作。春节期间,我和伙伴们充分利用社区公告栏、横幅、海报等多样化渠道,广泛传播禁放信息。我们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耐心地向居民宣讲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然而,宣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我们全力以赴,仍有少数居民对禁放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宣传工作存在一些难以触及的“死角”。但我坚信,只要社区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就一定能突破这些障碍,达成理想的成效。

参与此次活动,让我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成长与提升。在个人能力方面,起初我对宣传业务并不熟悉,面对居民时还有些羞涩与紧张。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我逐渐熟练掌握了沟通技巧,能够自如地与居民交流,业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不再害怕与群众沟通。在问题解决能力上,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我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恰当的方式展开劝说。面对活动中的各类突发状况,我也能够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应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此次实践更让我的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为家乡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应当积极投身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继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立志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走进河护青年学子的“返家乡”实践,我们领略到青春的无限魅力。他们用热爱与责任,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期待他们在未来,能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家乡的繁荣发展书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教育系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图书信息中心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